所谓宫寒是指妇女肾阳不足,胞宫失于温煦所出现的下腹坠胀,疼痛,得热则缓和,白带多,痛经,月经失调,脉沉紧,舌苔薄白多津为主要症状者。宫寒是中医理论下的病名,不能与西医的具体病名来套,但是西医临床常见的一些妇科急慢性炎症,如: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等等,可以用宫寒辨证治疗,在临床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宫寒,顾名思义,就是子宫寒冷。中医学认为宫寒与肾虚,脾气虚,血虚,肝郁,痰湿,湿热,血瘀等原因有。.而西医认为这样的一些症状多与年龄因素,营养因素,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下丘脑,甲状腺,肾上腺,胰腺),发育因素,炎症,肿瘤,等有关。子宫寒冷并不单指某一种症状,而是中医学对患者形形色色临床症状的总结。例如:月经周期延后,月经量少且色黑,有血块,甚至月经停闭不行;月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热敷后疼痛可得到缓解;白带清稀量多,性欲减退等;严重的造成不孕,或妊娠后胎儿发育迟缓等等。
1、月经异常 前小腹有坠胀感,并出现白带增多、腰酸或痛、两乳胀痛等现象,少数有反胃、作呕反应;行经腹痛,小腹发凉,月经色黑有血块。
2、体型发胖 寒者的另一表现是体型发胖,并伴有气短乏力、失眠多梦、月经过少、不排卵等症状。子宫热量不足,为了维护自身的生理机能,脂肪就充当起“护宫使者”,子宫越冷身体就越需要囤积脂肪,从而引起发胖。
3、月经异常
经期有时错后,色淡而量少,经前小腹有坠胀感,并出现白带增多、平时腰酸腿软,两乳胀痛等现象,少数有反胃、作呕反应;
行经腹痛,小腹发凉,小便较多,月经量少,性欲减退,月经色黑有血块,多伴有痛经。舌质淡苔白,脉沉。
4、身体状况欠佳
可见面色无光、暗黄、精神气欠佳,手脚易冰凉,小便频繁,白带异常,性欲减退,常觉嘴里没有味道。
5、容易出现不孕 因为子宫温度低,导致精子和卵子不容易相互结合而导致不孕。
宫寒的调理
1、热水泡脚
尤其冬天睡前半小时,用40~50摄氏度热水浸泡5~10分钟,起到促进血液循环,温热全身的作用。也可用艾叶30克、生姜5片煎水泡脚。
2、把握吃凉的尺度
中医推荐,最好只在盛夏季节吃冷食,而且别吃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不过这个尺度可以自已把握。体燥、火气大的人可以多吃一点,别超过太多就可以了,例如吃冰激淋一天不超过两个。
3、避免生冷寒凉食物
当女性宫寒的时候,则应该避免吃一些生冷的食物,如凉瓜、冬瓜以及西瓜和蟹、柿子等寒性食物。
4、多吃温阳热性食物
宫寒的女性要多吃温补的食物,例如羊肉、韭菜、核桃、桂圆、枣、花生、生姜、巧克力、红糖、大枣、芡实、桂圆、荔枝等。一些汤品,例如酸辣汤、辣鱼汤、胡辣汤等,它们所具有的温热性质,有帮助人体蓄积热能的功效,可有助于防止宫寒发生。
5、多吃黑色食物
黑入肾,多吃黑色的食物可以驱宫寒,常见的黑色食物有黑米、黑木耳、黑枣等。当女性出现宫寒的时候,除了吃以上这些食物之外,我们还可以吃一些具有暖宫驱寒的保健品哦,如黑糖姜茶。
6、艾条温灸
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家居方式,一般选取两个穴位:肚脐正中直下1.5寸处的气海穴、肚脐正中直下3寸处的关元穴。用艾条每日熏烤30分钟,长期坚持就可以有效,另外的还有植物性内置剂,都能较好的解除宫寒。
7、快步走
宫寒的女性大都偏于安静沉稳,运动过多时容易感觉疲劳。其实“动则生阳”,寒性体质者特别需要通过运动来改善体质。快步走是最简便的办法,步行,尤其是在卵石路上行走,能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可以疏通经脉、调畅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使全身温暖。
8、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由于宫寒的致病因素主要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都知道冷饮在月经期间是应该注意禁食的,就是平时的时候贪吃冷饮、过度的冷空调、露脐装导致的腹部受凉、冬衣单薄不保暖等等都会使人体子宫受凉损失阳气,与此同时冷邪气侵袭造成宫寒。因此,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太过随心所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