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康治疗银屑病疗效分析   

    银屑病又名牛皮癣,是一种常见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因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定论,且又顽固难治,因此是目前国内外皮肤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探索银屑病的发病原因和较为有效的防治办法,现将我所近年来以自拟方“银屑康浓缩颗粒冲服剂”治疗的329例患者病历资料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病例资料
   一、一般资料:329例中,男176例,女153例。年龄1—10岁10例,11—20岁27例,21—30岁76例,31—40岁107例,41—50岁59例,51—60岁26例,61—70岁15例,71—80岁9例,以21—50岁青壮年最多250例,(75.1%)。初发病年龄:1—10岁29例,11—20岁178例,21—30岁64例,31—40岁25例,41—50岁11例,51—60岁17例,61—70岁5例,以11—30岁为多(242例,74.2%)。病程:1年以内106例(32.2%),2—5年97例(29.5%),6—9年63例(19.1%),10—19年41例(12.5%),20年以上22例(6.7%)。以十年以内为多(266例,80.8%)。
   二、以往治疗情况
    1、以往治疗效果:329例患者中,以往曾接受过治疗者233例(70.8%),其中应用中药有效60例,无效8例;内服或注射皮质激素有效49例,无效10例;复方青黛丸有效10例,无效2例;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如白血宁、乙亚胺、乙双吗啉、争光霉素)有效43例,无效10例;干扰素、转移因子免疫类药物有效8例,无效6例;胎盘组织液有效2例,无效2例;补骨脂注射液有效2例,无效3例;PUVA效5例,无效5例;矿泉浴有效3例,无效1例;维甲酸软膏有效2例,无效2例。以往治疗方法以中药有效率为高。
   2、患者认为以往治疗 的最佳方法与药物:中药汤剂60例,复方青黛丸10例,PUVA5例,矿泉浴12例,干扰素、转移因子免疫类药物8例,皮质激素5例,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9例,胎盘组织液2例,补骨脂注射液1例,维甲酸软膏1例,以上诸方以中药汤剂为患者确认之最佳疗法,占曾接受过中药治疗者的88.2%。
   3、患者认为以往治疗使病情反跳加重的治疗方法与药物:内服或注射激素类药物48例;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中:乙双吗啉12例,白血宁16例,乙亚胺8例,争光霉素2例;中药汤剂2例;干扰素5例,以上疗法中认为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可使病情反跳加重者为多,占曾接受过治疗有效者的97.9%,其次为乙双吗啉、白血宁、争光霉素等细胞毒类药物,占曾接受过治疗有效者的88.3%。
   4、患者认为以往治疗中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白血宁15例,乙亚胺12例,乙双吗啉13例,争光霉素1例,皮质激素类药物37例,复方青黛丸2例,中药汤剂1例。以细胞毒类药物为最多,占曾接受过治疗者的77.3%。其次为激素类药物,占曾接受过治疗者的75.5%。
    
临床治疗观察
   一、中医辨证分型论治
     1、血热型(213例):表现为皮疹迅速扩展,基底鲜红,鳞屑易脱落,心情烦燥,咽干口渴,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滋阴凉血,解毒化瘀。方用银屑康冲剂1号,由生地黄、水牛角粉、牡丹皮、川黄连、北豆根、白花蛇舌草、红赤芍、乌梢蛇等中药精制而成,每包10克(相当生药60克),每日3次,每次一包,白水送服,小儿及年老体弱者酌减。
     2、血燥型(116例):表现为病程日久,皮肤干燥,基本无新疹出现;皮损较厚,鳞屑层层,不易脱落,基底紫暗,自觉五心烦热,夜间瘙痒重而失眠;舌质红,苔薄,脉弦或细数,治宜滋阴补肾,养血润燥,化瘀解毒。方用银屑康冲剂2号,由熟地黄、玄参、山萸肉、全当归、全蝎、红花、土鳖虫、大枣等中药精制而成,每包10克(相当于原生药60克),每日3次,每次一包,白水送服,小儿及年老体弱者酌减。
以上内服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1—2个疗程统计效果。
   二:治疗结果与分析:
      1、疗效标准:按照1987年全国银屑协作组疗效标准,痊愈为皮损全部消退,基本痊愈为皮疹消退90%以上,显效为皮损消退60—90%,有效为皮疹消退30—60%,无效为皮疹消退不足30%或无变化。痊愈+基本痊愈(以下称基本痊愈率),简称基愈率。
     2、近期治疗效果:329例治疗患者中,痊 愈 179 ( 54.4%),基 愈87 (26.4% ) ,显 效 24 (7.3% ) ,有效 25 (7.6 % ) 无 效14 (4.3% )  。           
     3、远期疗效:对治愈后一年以上的患者进行随访,治疗组有随访结果者148例,一年内复发9例(6.1%),1—2年复发3例(2.0%),其复发程度均比治愈前为轻,2年以上复发9例(6.1%),总复发率为14.2%,(其中复发程度均比治愈前轻者占94.6%,比治愈前重者占5.4%)。
     4、副作用:329例治疗中,出现大便稀薄者20例,呕吐1例,头晕1例,过敏者1例,共23例(6.9%),以上副作用均于用药3—5天内消失,不影响正常治疗。
     5、血热型与血燥型之间的疗效对照:血热型213例中,基本痊愈181例(84.98),血燥型116例中,基本痊愈85例(73.28),两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X2=59.96 , P<0.05)。详见表1。
     6、病程长短与疗效:对治疗组329例患者的病程按1年内,2—5年,6—9年,10—19年,20年以上分为四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X2=6.58 , P<0.05),详见表2。由此说明,银屑病患者病程越短,治愈率越高,反之,治愈率则低。
     7、初发,复发和复发病例反复应用过细胞毒类与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病例疗效比较:329例中,初次发病就诊者96例,有远期随访结果者44例,2年内复发者3例,复发病例只经过一般药物治疗者148例,有远期随访结果者78例,2年内复发者16例,复发病例曾反复应用过白血宁、乙亚胺、乙双吗啉等免疫抑制(细胞毒类)剂者85例,有远期随访结果者26例,2 年内复发者15例。以上三组基本痊愈率相比较,初发病组与复发病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初发病组与复发病例反复应用过免疫抑制(细胞毒类)剂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9.27,P<0.01)。三组愈后复发率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24.57,P<0.01)。详见表3。表格1-3省略。
                                               
    
讨论                                                    
   银屑病在中国医学中类似于“白庀,松皮癣等、如《医宗金鉴》说:白庀生于皮肤,形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现代医学认为,银屑病病理特点为表皮过度增殖分裂,并类似于皮肤肿瘤。其发病原因与诱因有遗传、免疫、内分泌、感染、精神、环境物理刺激等方面的学说,但至今尚无明确定论。为了探求银屑病的发病原因,本文通过对329例银屑病患者病历资料的整理,对其发病原因及诱因和治疗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如下:
   一、遗传因素:
目前认为遗传因素对本病的发生起较为重要的作用,约三分之一的银屑病患者有家族史。本组家族史阳性者106例(32.2%),其中1级亲属有发病者99例(30.1%),(其中父亲25例,母亲23例,兄14例,弟13例,姐7例,妹5例,子女12例);2级亲属有发病者5例,1.5%(其中祖母,叔父各2例,伯父1例);3级亲属有发病者2例(0.6%),(其中表兄,表姐各1例):无家族史者223例(67.8%)。与1984年中国境内全国银屑病调查的家族史阳性率为32.0%结果相近。由此可见遗传因素在本病起较为重要的作用,但遗传方式尚不能肯定。笔者认为银屑可能是多基因性遗传疾病,但机体虽有遗传基因,也必须有后天适宜的诱发因素才能对本病的发生起重要的作用。
   二、银屑病的诱发和加重因素:初发季节以冬春季为多234例(71.1%),缓解季节以夏季为多159例(48.3%)。说明银屑病的发病和复发加重受季节气候的影响。
     1、风寒、潮湿、环境物理刺激因素:本文调查中发病诱因为受潮湿者79例(24.0%),复发与加重因素为受潮湿者96例(29.0%)。初发诱因为受风寒者64例(19.5%),复发与加重诱因受风寒者88例(26.7%),
    2、精神因素:本文调查中因精神因素诱发者77例(23.4%),因精神因素复发加重者72例21.9%。
    3、外伤感染因素:本文调查中因外伤感染诱发者60例(18.2%),因外伤感染复发加重者25例(7.6%)。
    4、接触过敏与饮食因素:本文统计中由接触药物、食物或饮酒而诱发银屑病或使病情复发加重者45例(13.7%)。
    5、以往治疗情况:本文329例中,曾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者233例(70.8%),其中以中药有效率最高,占88.2%。患者认为最佳的治疗方法也是以中药及中成药为佳,其支持率占88.2%。认为以往治疗中可使病情反跳加重的治疗方法,多为内服外用皮质激素药物的占97.9%,其次为应用白血宁、乙亚胺等细胞毒类药物,占88.3%,而患者认为以往治疗副作用最大的药物则为白血宁、乙亚胺、乙双吗啉、争光霉素等细胞毒类药物,占77.3%,次为皮质激素类药物,占75.5%。
   三、临床辩证论治:
综上所述,遗传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必须在后天适宜的机体内外环境因素的诱导刺激作用下才能发生银屑病。以往我们(1)曾对银屑病与正常人血浆和尿液中CAMP,CGMP含量进行研究,结果银屑病患者血浆和尿液中CAMP,CGMP含量均有异常改变。而经平屑方治疗后,其CAMP含量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CGMP水平也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CAMP/CGMP比值也有显著改善(P<0.05)。据此,我们按照中医阴阳整体观念对其分析,认为CAMP似于阴的物质基础,CGMP则表现了阳的反映;CAMP/CGMP的平衡,则对机体免疫和细胞增殖分裂与抑制起决定性调控作用。结合中医“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是决定生育遗传特征的物质基础,并与现代医学中免疫活细胞来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认为银屑病的发病是由患者先天肾精禀赋异常的遗传基因,在后天机体阴阳气血(即免疫内分泌功能)平衡失调;外界风寒湿热、季节气候、感染、精神创伤等方面的综合因素诱导下,引起的血热、风燥及瘀血增生性病变。而久病及肾,久病多虚多瘀 的病理变化。又使患者随着病情的延长,以及反复不当地应用乙双吗啉、白血宁、乙亚胺等细胞毒类及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治疗,而使病情趋向顽固恶化难根治。本文的治疗结果,又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见解。
   根据“治病求本,标本兼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则,我们从补肾养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调整机体阴阳气血平衡入手。选择经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有调节环核苷酸合成,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和血液微循环,抑制过增生细胞生长的中药组成平屑汤(丸)(4),经临床应用收到较好效果。本文报告又选用滋阴凉血,清热泻火解毒的中药为主组成银屑康1号,用于血热型进展期患者的治疗。以补肾养血活血药为主组成银屑康2号,用于血燥型静止期患者的治疗,结果收到了疗效较好,且复发率低,毒副作用小的效果。根据现代药理研究,银屑康冲剂中的(1—4)生地黄、熟地黄、玄参、全当归、牡丹皮、山萸肉等补肾养血治本药,具有促进骨髓多能干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提高细胞免疫,调整机体内外环境平衡,增加肿瘤细胞内CAMP含量,抑制表皮细胞的过度生长作用(5)。川黄连、水牛角粉、北豆根、白花蛇舌草等清热凉血解毒药,具有抗过敏、抗感染、调整机体免疫的作用。紫丹参、红花、土鳖虫等活血化瘀药,有激活腺苷环化酶活性生成较多的CAMP,发挥抑制表皮细胞过度增生的作用,有改善血液微循环的功能。大枣补脾宁血,内含大量的CAMP样物质,对机体免疫和表皮细胞的过度增生有调节作用。
   参考资料
   1,WU Meng -ping &WU Xiao- hui Clincial Observation of ' Clearing Pswriasis' Preparation for Psoriasis 780 〈J 〉. cases.Internationsl J.of Acupuncture & Oriental Medicine 1994:3:25
   2 ,吴梦平,中西药治疗银屑病80例临床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89,2(3):88
   3 ,吴梦平等,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增刊,1999,8(6):50
   4 ,胡熙明,秦万章主编,吴梦平(内文),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中册)〈M〉.上海:文汇出版社,1989:314
   5,姜延良,六味地黄汤防治肿瘤的实验研究,中医杂志〈J 〉·1983,24(6):7

  本文2000年获第五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优秀成果奖证书,  入编《传统医学博士论文集》,在《疑难病杂志》二00三年第一期发表     欢迎访问“疑难病杂志”

联系地址:山东省聊城市皮肤病研究所(柳园北路81号) 邮编:252000  电话:0635-8984818   8323893 

网站批准文号 鲁ICP备17033294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261号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