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痂皮处HE染色见大量圆形及芽生孢子
治疗:给予口服氟康唑胶囊(三维康)150mg,每周1次,间断服药5次,未见明显效果。又经紫外线负离子喷雾机治疗,将其结痂软化,人为剥脱,外用孚琪霜,2%酮康唑(采乐)洗剂洗浴。但回家后未按医嘱治疗,5个月后又恢复原状。
例2 女,14岁,学生。洗澡时家长发现其双侧乳晕处有污秽性脱屑,一周来经多次洗浴不能清除,即来我科就诊。局部皮肤无不适。身体健康,无慢性病史。
体检:发育良好。双乳晕处覆盖灰褐色脱屑,如蚕豆大小,边缘不清。实验室检查:脱屑经NaOH涂片检查:见簇集圆形孢子。真菌培养:脱屑经加植物油沙堡培养基25℃培养1周,有淡黄白色酵母样菌落生长,经鉴定为马拉色糠秕孢子菌。诊断:皮肤垢着病伴糠秕孢子菌感染。
治疗: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每日200mg,连服1周,效果不明显。后改用酮康唑洗剂洗浴,每天1次,外涂酮康唑霜,连用2周后皮屑逐渐消退,镜检阴性,随访3个月,未复发。
讨论 我们所遇两例皮肤垢着病患者均分离出糠秕孢子菌,例1因长期不洗脸造成了大量脂性痂皮的堆积,因而引起了糠秕孢子菌的寄生,但例2反复洗澡,脱屑也不能洗掉,经过抗真菌治疗后,皮损消退,说明糠秕孢子菌对脱屑的出现起了重要作用。例2的皮损与花斑癣完全不同,但NaOH的涂片检查却有相似之处,经培养证实有糠秕孢子菌的存在。国内外的皮肤垢着病病例报告中皮损只累及面部和乳晕两个部位,我们所见两个病例分别累及面部及乳晕,均有糠秕孢子菌的寄生,例2抗真菌治疗后痊愈,说明皮肤垢着病的病因与糠秕孢子菌有密切关系,也可能是糠秕孢子菌致病的又一种临床形式。
志谢 例1菌种培养及鉴定承蒙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端礼教授及真菌室协助
作者单位:王毓新 杨秀敏 庄逢康(100730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
摘自:中华皮肤科杂志999年
第1期
第32卷
No.1 Vol.32 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