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统计文献资料发现可致敏的中草药有100多种,可引起过敏反应的常见动物类中药有白僵蚕、水蛭、地龙、蜂乳、乌贼骨、蟾蜍等;植物类中药有鱼腥草、穿心莲、板蓝根、番泻叶、丹参、红花、大黄、山豆根、三七、乳香、人参、紫草、葛根、辛荑、苍耳子、大青叶、川贝、鸦胆子、胖大海、熟地、柴胡等;矿物类中药有冰片、雄黄、石膏等。还有一类过敏与中药的光敏性有关,如补骨脂、白芷、天竺黄、荆芥、防风、沙参等,这一类中药具有光敏性,患者服用后对光敏感性增加,可能出现日光性皮炎等,在临床应用中也应该注意。
另有资料统计认为,单味中药及其制剂过敏反应发生频率较高的为:三七、天花粉、水蛭、乳香、没药、鸦胆子、雷公藤、番泻叶、蜈蚣、丹参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穿心莲注射液等。
中成药及复方制剂过敏反应发生频率较高的为:清开灵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清热解毒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银黄注射液、肝炎灵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正天丸、六神丸、牛黄上清丸、华伦再造丸、跌打丸、三九胃泰、牛黄解毒片、新复方大青叶片、速效伤风胶囊、霍香正气水、正红花油、白敬宇眼膏等。
中药过敏的预防和治疗
据调查,凡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者,大多为过敏体质的人。医生在用药前一定要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对于有花粉过敏史者要慎用紫苑、苍术、款冬花、草红花、小蓟、大蓟、蒲公英、苍耳、茵陈蒿、青蒿、艾叶、佩兰、菊花等药物;异种蛋白过敏者,慎用虫类药;外用药一旦发生接触性皮炎则立即停用,给予抗过敏治疗。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药物反应,尤其是过敏体质或体质虚弱者更须谨慎用药,一旦有过敏症状立即停药,症状轻者可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苯海拉明、异丙嗪(非那根)或维生素C、钙制剂等治疗,症状重者应立即给予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呼吸兴奋剂、升压、吸氧等综合救治。 |